照片分享应用?社交网站?No!面对这些项目,投资人开始摇头,这个转变仅短短一年。随着去年几家面向企业服务的创业公司IPO大涨,创投开始用脚投票,追风般涌向B2B创业。预测报告显示,到2013年末,提交IPO申请的科技公司中,80%将是B2B公司。
钛媒体注:B2B创业浪潮突然间变得势不可挡。2012年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公司IPO大涨,无疑为B2B创业者打了一针强心剂。基于云计算、云存储技术的B2B创业项目都看到了成功样板,B2B创业的光芒正在快速超越消费型B2C创业,商业模式也越来越清晰。TechCrunch网站发布了“十大B2B明星创业公司”调查,更加看好B2B领域的创业热潮,同时披露了B2B创业的坚定支持者、著名投资人马克·安德森的访谈实录。可以预测,未来创投界对B2B创业的关注将进入巅峰阶段,短短一年,创投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改变?这又会怎样影响行业走向?
【葱葱、梁敏仪/钛媒编辑】这不是夸张,投资人都开始用脚投票了。他们开始对“消费者导向”型创业公司避而远之,照片分享应用?社交网站?No!面对这些项目,投资人开始摇头。短短一年前,投资人的钱还纷纷涌向消费者创业领域,而现在,追捧B2B创业企业的偏好和势头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过去的几年,是消费者导向、基于个人用户互联网创业公司的黄金时代,自2011年以来的移动、社交创业淘金暂时告一段落,为了尽快应对这场聚焦大转移,VC公司们也开始纷纷招募大数据、云存储方面的专家,扩充员工团队;甚至已经有创投公司专门设立了“B2B创业公司绿色通道”。
看看2012年B2B创业公司的IPO热潮,十足为B2B领域的创业者创造了集体想象的空间。在Facebook上市后不久,企业云软件提供商Workday在IPO首日股价大涨74%,成为迄今为止IPO规模最大的一家云计算公司,目前已成为甲骨文公司的强有力的竞争者;网络安全设备商Palo Alto Networks和数据分析软件开发商Splunk(今年年初成为IBM潜在收购对象)的成功上市,引发了投资者一直相对低调的“大数据”技术导向型公司板块的持续关注。甲骨文、IBM等大公司为加强自身的云计算业务,也加紧了对新兴成长性企业的收购步伐。
红杉资本阿尔瑞夫·希拉里对TechCrunch记者表示,
研究机构CB Insights在2012年末发布的一份IPO报告则预测,到2013年末,所有提交IPO申请的科技公司中,80%将是B2B公司。
行业溯源:“大众模式”决战“滴流效应”
消费者创业企业潮流先行,最终再向企业领域逐渐回归,造就B2B创业趋势——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轮回。回溯历史也许是论证现在的最好方法,马克·安德森就在接受TechCrunch采访时就做出了一番回顾:
计算器行业兴起于1950年,而自此之后的五十年,行业的发展一直遵循相同的模式,即所有的新型计算器、新技术、新软件的出产,均是以最高的价格卖给规模最大的集团和组织——比如说美国国防部。
可以说,国防部是计算机行业最早的顾客。事实上,早期的大型计算机中有一款很出名,即一款名为SAGE的早期大型计算机(几乎是世界上第一款导弹防御设备),就曾以几千万美金的高价卖给国防部。这个价格,相当于现在的几亿美元!
五年之后,计算机价格虽然便宜了一半,但仍是昂贵的奢侈品,只有最大型的保险公司才有能力负担的起。当时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Thomas Watson)就曾说过“全球的计算机市场需求只有五台。”
托马斯这么说是有原因的——因为当时只有五个大型企业能够支付得起计算机的高昂价格。起步阶段过后,IBM诞生了加入了进来,将主机按照产品分类,几乎是在一瞬间,银行和常规大型公司都买得起计算机了。然后DEC设计出了微型计算机,于是一夜之间小公司也买得起计算机了。
然而,只有几亿用户拥有个人计算机,远远未达到十亿用户的规模。直到智能手机开创了新的时代,数以百亿计的人通过手机而连接。
五十年来,计算机行业一直以这种模式缓慢发展。而大约十年前,这种模式发生了改变,新型的、功能化的计算机首先向消费者市场推出,然后才进入小型企业行列,再然后进入中型企业,然后是大型企业,最后才到政府机构——这与以往的模式完全不同。
过去的模式正是典型的“滴流效应”(Trickle-down Effect),也就是常说的“自上而下”的利益均沾模式。而大众模式,或者说“草根化”的趋势逐渐取代了这一模式。原因是什么呢?马克·安德森认为:
而现在,一夜之间,全球的手机用户都是你的潜在使用者。用户只要拿起智能手机,接入网络,就可以第一时间选择和体验你的新产品。消费者做起决定来当然要比企业快多了,因为对消费者而言,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就是这么简单;而企业,则往往要经过深思熟虑才可以做出抉择。
企业消费化成趋势
大众模式的上位,在创业圈中有着最直接的反应。技术的发展培育了消费者,而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市场,2000年到2008年间的创业者中,大部分只愿意开发消费者软件,因为这是让每个人都可以使用软件的唯一方法。而让企业接受新理念、在商业活动中采用新技术开始变得越来越难。
然而,过去五年来“企业消费化”的趋势越来越清晰。也就是说,更多的消费者产品的发展战略和设计方法被引入到企业级软件开发中。SaaS和云端技术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Salesforce.com以及国内用户也非常熟悉的Evetnote等产品均是这一浪潮中的典型代表。企业级消费技术产品的兴起,带动了一大波创业公司。
在同一家企业中,为什么作为“千禧一代”的年轻员工会更倾向于支持企业购买适合的IT服务呢?这其实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影响趋势。进入企业的新生代员工,都是把玩着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成长起来的,他们习惯“触摸”一切事物,社交网络、微博成为最普遍的生活方式。
对于一名22岁的大学生来说,经典款的手提电脑基本上等同于石器时代的产物了,企业为什么还要迫使新生代的员工去使用过时的产品呢?与其给每位员工派发企业专用的计算机和手机,还不如鼓励他们“带上自己想要的设备”来办公,接通电源,接入互联网就能开始工作,这才是最好的模式。
一场“带上你的设备”运动正在大行其道。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如果他们必须支持智能手机和平板的发展,而且员工们上班也无时无刻不把玩自己的iPhone,所以企业就不得不支持这些产品了。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一变化。
如果员工能够摆脱束缚,同时还更具有生产力,企业也再也不用为硬件设备的预算而烦恼了。这场双赢的运动,主要解决了一个问题——B2B模式有了市场前提,即“企业愿意买单”。
B2B创业缘何“更性感”?
社交型创业公司的黄金时代已经暂时告一段落了。First Round Capital公司上周发布的调查数据表明,2012年消费型创业公司领域整体投资额减少了50%,而大量的B2B创业项目则更加“性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不过遗憾的是,这些项目从来不是媒体的宠儿;而众所周知,VC利润底线的实现主要是依赖于B2B项目的;消费者型企业,试验周期更长,成功的偶然因素更多,却常常霸占了主流科技媒体的头条。NetSuite公司CEO扎克·尼尔森说,“消费者为导向的创新领域,很难成就大批赢家。你去追踪Facebook和Twitter上的用户行为,这比追踪企业软件服务商容易的多啊!”
B2B创业的“性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解决企业饥渴。对于一系列云计算企业成功上市的原因,TechCrunch编辑Alexia认为,相比消费型创业公司而言,这些公司“有着华尔街认同的衡量标准和分析法则。它们看起来就像一剂解药,正如社交型、消费型互联网公司是公众市场的解药一样。”
第二,消费者创业领域往往是“一家独大”的局面,而在企业服务领域,机会明显更多。
投资人Stefano Bernardi就曾建议国外的“克隆”创业者可以多多在B2B领域寻找机会,“因为全世界的公司都会遇到很多同样类型的问题,所以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商业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如果一家美国创业公司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那么你也可以在自己的国家提供同样的解决方案。”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