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比特币:科技博傻还是“去中心化”的社会实践?

 中国的P2P现在已经分成了两个流派,一派是线上模式,一派是线下模式。

所谓线上模式,也就是纯线上纯信用的网络借贷,贷款申请、投标、风险审核、贷款发放都在线上进行,企业只是提供一个双方撮合的平台.

所谓线下模式,是指线上模式借贷流程中的审核、贷款发放等流程放在线下进行。线下模式审核和银行贷款审核方式无二,一般需要抵押物,募集资金由线上模式平台自主支配,贷给借款人,目前大多数P2P企业其实都是线下模式。

线上模式与线下模式各自的烦恼

一.舆论占优,市场表现平平的线上模式

线上模式一直是在舆论的宠儿,由于线上模式照搬西方良好信用环境下运行方式和规则,居间交易,这和监管机构对金融衍生品的要求一致,所以在媒体舆论上占了便宜。

线上模式虽然在舆论上占优,但和线下模式相比,在市场上却表现一般。现在线上模式在整个网路信贷的市场份额大概在1%-2%左右。在整个网贷行业中处于吊车尾的位置

线上模式之所以在市场表现平平,原因是多方面的。

1.从投资者习惯和风险喜好来说,英美等各国能正常的运作的线上模式,中国投资者却不买账。由于中国金融市场相对保守,很多人接触最多的是银行存款,有过基金、股票、证券投资经验的人还是少数,投资者教育较为缺乏,所以大家都习惯了银行存款的保本保息,线上模式的不担保并符合大多数人的理财习惯。

2.线上模式投资费时费力,线上模式鼓励投资者进行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投资者要抢到好标,不得不费时费力的挂在网站上刷新网页。当然这并不是中国线上模式独有的问题,之前我在lendacademy.com上也看到有投资者对Lending Club有类似的抱怨。

3.中国的信用环境,大数据技术水平相距国外还有较大差距,大规模应用时机并不成熟,市场对线上模式当下的市场表现持保守态度。

二.市场占优舆论吃亏的线下模式

线下模式的P2P,大部分是近两三年创业者看到网络信贷的机会之后成立的,为了迎合媒体的习惯和喜好,同时便于应付政策监管,线下模式通常也把自己称为P2P,线下模式和线上模式大不相同,它们大致相当于线上模式和小贷公司的混合体,从线上募集资金形成自己池,通过资金、期限的错配贷给自己的客户。

线下模式由于采用担保、线下审核、资金池、错配等手段,往往不受媒体和监管部门的待见,在媒体上或者监管部门的讲话中,都是批评的对象,在舆论上很吃亏。

但在市场中,线下模式却独占鳌头,占据了网贷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很多名不见经传的线下P2P企业的交易额都能让人大吃一惊。

目前来看,线上模式与线下模式都只完成了网络信贷命题的一半,都只解决了其中一端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网络信贷这一命题分成两半,前一半是投资人的投资端,后一半是贷款人的申贷端。完整的网络信贷应该是惠及投资者和贷款者的,让两个群体都能享受到网络信贷的透明、便捷、安全,但目前的线上模式和线下模式只分别完成其中的一半,两者都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网络信贷。

线上模式完成了在申贷端的互联网化,一个贷款人如果到线上模式申请贷款会发现互联网金融贷款的全部优点——纯信用贷款、24小时可申请、快速满标、网络极速审核、贷款快速发放。但是一个投资者在上面投资却可能得到完全相反的答案——好标难抢、投资胆战心惊怕遇到老赖、费时费力而且收益一般。

线下模式正好相反,它完成了投资端的互联网化,由于平台担保,一个投资人可以很安心的把钱放到线下模式平台上让平台来打理资金,自己赚取超过10%的收益,也不用每天盯着投标列表看是不是有好标。但是一个借款者来这里借款就会发现自己不仅要承担高达20%-30%的借贷成本,要有动产或者不动产的抵押,而且面临银行一样缓慢的审核和放贷周期。

面临困境,两种模式的成功机会

一.线上模式的机会在于征信和大数据的进步。

中国线上模式目前的难点在于征信、大数据这些互联网还没有演进到可以完美支持线上模式程度,但征信这一块线上模式近年来已经做了不少的工作,黑名单共享、政府合作、大数据中心建设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一切都在进步中,未来成功的机会并不小。

二.线下模式的机会来自于效率的提升和政策的认可。

线下模式则是线上P2P对国人投资习惯妥协的产物,线下模式目前的难点,一方面是采用传统金融的审核手段,对不够互联网化,对借贷者而言不够便捷高效,另一方面在于监管层对线下模式机构能否妥善处理资金池问题、资金和期限的错配问题,存在担忧质疑。

和线上模式一样,互联网征信问题的解决也将使线下模式受益。其次,监管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政策是监管部门根据过去的经验制定的,未来并非不可改变。余额宝、百度理财在面世之初也曾被监管部门批评,但经过实践证明之后,政策对它们已经宽松许多了,线下模式如果能证明自己可以做到对上述担忧的有效解决,相信舆论环境也会有所改善。

 

分类: 互联网,
(本文系作者@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第一时间获取TMT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钛媒体”或者“taimeiti”,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钛媒体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话题:



0

推荐

钛媒体

钛媒体

5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TMTpost.com——钛媒体亦是TMT(Tech\Media\Telecom)的谐音,起源于TMT行业,如今已快速成为职场公司人深入了解公司与行业,以及让公司了解自己的首选。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