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注:10月28日,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组建的上海报业集团正式挂牌(相关背景详见钛媒体文章《上海党报将合并,传媒核聚变伸向体制内》)。在媒体转型的今天,作为中国传媒界的一个重要事件,解放日报和文新两大报业集团的合并也一直颇受关注。对于合并后的上海报业集团的掌门人裘新来说, 新官上任三把火之前摆在他面前的还有三大核心难题: 一.行业衰退的大势难以阻挡 ; 二.人力结构臃肿; 三.资本运作资源不足。如何破局?且看来自钛媒体作者、 新民网创始人蔡伟的看法:
据有关人士透露,上海报业集团社长裘新11月20日在内部务虚会上做了一个讲话,伟哥此前所提问题,部分得到回应。
就报纸关停并转问题,裘新承认,大部分报纸仍未脱离多年前所设定的“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道路,很多报刊的市场化改革是不彻底的。同时表态:对缺乏市场生存能力、缺乏市场影响力的报刊,要关停并转。怎么搞?裘新没说。
从讲话内容来看,成立月余的SUMG,裘新为首的班子遇到三大核心难题,除此之外的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
一.行业衰退的大势难以阻挡
裘新用了“新技术的替代作用”,伟哥常用词是“技术替代”,此前在文新集团内部,因为这个观点,我多次受到批评。在全球TMT行业加速融合的大趋势下,就内容产业自身优化来说,空间有限。且技术驱动的因素还在加深,这个主动权根本就不在报业手中,更不在中国报业手中,逆势折腾,累且无功。至少目前来看,没人能破此局,中国如此,美帝亦如此。
其实路只有一条,加速收割利益,同时组织战略撤退,寻找新的生意门路(办报真的没啥搞头了,这又有多少搞新闻的人愿意相信呢?尤其是还在像唐僧一样唠叨“内容为王”的人)。这个共识很难达成,一是都被现实利益蒙住了眼睛,不愿正视,二是很难设计新的利益赎买机制。这种情况下,想达成广泛共识,轻装前进是很难的。
二.人力结构臃肿
人太多了太多了。合并后,上报集团员工规模超4000人,处级400多(比有些管辖一万平方公里的地级市的干部还要多),集团本部职能部门15个,353人,副处以上82人,其中一个部门有92人,其处级干部加上伟哥可以开四桌麻将。一年光人头费,就要10个亿,这怎么搞事情?
裘新说的比较委婉:
这基本上就是在诉苦了嘛!改革必动干部员工利益,动别人利益还要别人举手赞成,这是相当不可能的事情。另外,要干事就必须不断吐故纳新,加快引进高端人才,腾不出位子,怎么办?
此前,伟哥提到朱匡宇当年的困局,各位局级此时应该深有体会了。动手慢,下手轻,对组织利益不好交待,动手狠,下手快,对兄弟们不好交待,犹豫不决,对康平路不好交代。
此类困局,设计一个缓冲池是个思路,比如结合七宝基地的规划、报刊整合与发展新媒体通盘考虑,以技术、体制和资本化解,一是成立一个新媒体投资基金,二是运作七宝上报产业园,三是整合集团新媒体为统一的SP平台,平台层面就别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了,富余员工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各自成立CP公司以接入该SP平台。
就像1978年一样,大锅饭肯定是办不下去了,包产到户,各找门路。这样既兼顾了集团人才尤其是内容人才富余的现实,又能调动员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为新事业疆域探路。当然,这样玩,要取得康平路的支持,基金的注入,税收都要给予大幅度的倾斜,还要允许员工在CP单元中持股甚至控股,此处不展开。
三.资本运作资源不足
不是有208.71亿的总资产,76.26亿的净资产吗?资本运作资源怎么还不足?一是现有资产结构不合理,能够快速变现的少,能形成可运用资本的资产少;二是体制性受限,比如,威海路基地全部卖掉,可以换回50-60个亿,能补充营运资本,能卖吗?三是资产证券化没有搞好,尹明华在解放集团任上搞过,后来基本不了了之。
本次重组,理应同时成立企业登记性质的上报控股集团,对现有资产进行分类处理,可以变现的变现,可以出售的出售,可以增持的增持,可以上市的上市(注入新华传媒),最终实现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但大家都看到了,还没有。伟哥推测,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棋太大,尚未取得康平路的同意,三是无法明说的原因。
裘新手上千头万绪,唯有紧抓战略性项目和资本运作,才能纲举目张。这一点,从其表态中,已可以看出若干端倪,新班子还是想折腾一下的,这是个事业心(没这个事业心,真愧对历史了)。当然,路径还需进一步观察,如果上海走得通此路(生意),对全国是个很好的示范,其他报业集团的兄弟和我说,都等着上海趟地雷阵呢,哪些人坏着呢,就像1978年代的大包干一模一样,WZ趟雷,诸卿围观。
【作者蔡伟系新民网创始人,他的微信公众号是:伟哥日报】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