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记得很多年前,美国计算机专家尼葛洛庞帝曾预言,互联网将最先改变销售、出版、汽车和医疗事业。如今这些曾被嘲笑为荒诞的预言正在现实中慢慢实现,医疗健康因为牵手互联网,成为又一头站在“风口上的猪”。

像任何新行业面临的难题一样,搭载了智能元素的健康行业虽然呈现了一派百花齐放的景象,但不可否认,这个领域依然十分孤独。所以,摆在眼前的或许有这样几个迫切问题:智能健康行业在走哪些歧路?未来的方向在哪儿?引爆点又是什么?

 

智能健康的“火’与“活”

因涉及到生老病死的人性需求,大健康行业是个永远都看似朝阳的产业,而在插上“智能”的翅膀后,其更有迅雷不及掩耳盗铃般的发展速度。

早前,根据BCC Research的预测,移动医疗市场将会从2010年的98亿美元增长到2015年的23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8.6%。与之相关的两个推动性信息是:

1、老龄化。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近4.4亿人,占中国人口总数的34%,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中国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成为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

2、智能化。移动互联已进入大爆发阶段,改变现有的医疗健康服务模式——远程预约、远程医疗、慢病监控、大数据管理等逐步成为可能。

在看到这样热火的繁荣表象之后,国内有这么几个灵活的动向值得窥视:传统医疗机构、设备厂商已经动了起来;互联网、科技企业也纷纷推出盯上“泛健康”的大蛋糕,有春雨天下、丁香园等公司开始的手机APP方面的探索,还有国内百八十个创业公司以爆棚的创造力冲击软硬结合领域的可穿戴健康设备;还有少部分嗅觉方面灵敏的医院,据报道,北京、上海等城市大医院实行的微信挂号服务,试图想慢慢打造一个对接医疗资源和患者资源的服务方式。

火爆与竞争比肩同行,在这场已席卷全球的智能健康热潮中,已昭示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

 

摒弃科技控、将泛健康窄化如何?

有一个最明显的细节,即笔者上文提及到的“泛健康”这个概念。

之所以打出这样的概念,笔者认为在可穿戴健康设备领域,因为缺乏专业医疗机构或人员的参与,无法保证监测健康的精准度问题,所以很多厂商在打“健康”的擦边球。即便是国际IT大佬苹果和微软,据悉,前者将在iOS 8中内置Healthbook和Watch Utility两款软件,可以通过手机内置传感器监测健康状态之外,后者在Windows Phone应用商店上架了Bing Health的Beta版本,同样可以帮用户制定健康计划,分析食物热量。

另外还有很多可穿戴健康设备比如智能手环,其针对的也是类似运动、减肥、亚健康等市场泛需求。可穿戴们的这种表现让智能健康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跟Google Glass一样,是面向科技控的,即便它们不厌其烦地喊着“健康”的口号。

在被称作“中国Kickstarter”的众筹平台——点名时间上,一款走“小而美”功能路线的智能健康硬件或许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解决思路。Raiing,一款专门为备孕女性研发的智能女性基础体温贴,它能够自动采集基础体温数据并形成表格,同时结合App帮助女性管理生理周期、监测睡眠质量等。

该案例带来的扭转思路即——将传统主打泛需求人群的泛健康窄化、细分,切实从特殊人群尤其是老弱病残群体的强需求出发。比如针对2.6亿高血压患者、9600万糖尿病患者等慢性疾病提供帮助他们提前发现和预警病患的应用,类似的或许还有之前的智能婴儿袜子、孕妇胎语仪等案例。

这也是一个趋势,因为任何一个新兴产业一开始都是做通用,然后到最后,逐渐因竞争激烈选择做细分。倘若一直做泛健康领域,那么所谓的智能健康永远属于科技小众圈子的玩物而已。

 

关于引爆点的几个设想

关于智能健康行业,目前大部分停留在一个阶段:简单地监测数据。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所以形象地讲,还停留在所谓的诊断过程中“切”的层面上。如果想引爆该领域,还有更多的点要一步步实现:

1、云端化。所谓的健康大数据的整理方式,其中有EHR(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电子健康档案)和EM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电子病历),美国奥巴马总统倡议的医改其实就是在做EHR这个事情。收集患者健康大数据信息,卸载于云平台都十分必要。从医院管理的角度讲分布式存储和分布式计算有助于处理复杂的事物流程、实现医疗行业的信息化。而从患者体验的角度来讲,数据的提纯可以做到预测或预判,就像开处方一样给用户提供真正个性化定制分析方案。

2、物联化。现在所谓的物联网概念更多地是与手机相关联,比如,健康类APP内嵌于手机、可穿戴是连接于手机。未来,或许可以让任何一款移动终端设备通过传感装置,直接通往用户的身体、心脏、皮肤和大脑皮层,而在终端的另一头,则应该可以实现药剂医疗设备的物联网化。

3、平台化。当前两个步骤实现后,意味着“医疗终端+远程监测”商业模式的出炉,一个对接医疗资源和患者资源的平台也应景而生。该平台还是一个与体检机构、药厂、药品零售商、医疗仪器生产厂家以及保险公司之间建立的信息汇总以及数据分析平台,将各个领域的健康信息孤岛真正连接起来。

 

当然,在这些引爆点之前,需要攻破很多艰难的防线,终端、平台、医患双方太多的东西需要改变,还有文化伦理、秩序规范,而在中国,还需要考虑一个更上层的问题——现行的医疗体制与制度。比如,倘若要将可穿戴与医疗设备接轨,肯定就绕不开医疗器械的审批和准入门槛。

 

王小琉(个人微信号wangxiaoliu203406 )互联网从业者、前媒体人,关注IT、可穿戴、智能硬件。

 

分类: IT电子,
(本文系作者@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欢迎关注钛媒体腾讯微博(http://t.qq.com/tmtpost)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tmtpost
第一时间获取TMT行业新鲜资讯和深度商业分析,请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钛媒体”或者“taimeiti”,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即可获得钛媒体每日精华内容推送和最优搜索体验,并参与编辑活动。
话题:



0

推荐

钛媒体

钛媒体

549篇文章 9年前更新

TMTpost.com——钛媒体亦是TMT(Tech\Media\Telecom)的谐音,起源于TMT行业,如今已快速成为职场公司人深入了解公司与行业,以及让公司了解自己的首选。

文章